金秋时节,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在大湾区11城同步绽放。
这场跨越地理界限的艺术盛宴,汇聚了来自俄罗斯、英国、希腊等国际顶尖艺术团队,以及北京、上海、陕西、河南等国内知名剧团,与粤港澳本土艺术力量共同谱写出一曲跨文化对话的华美乐章。
本届艺术节恰逢“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启幕的历史交汇点。今年7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建设现代化都市圈。一系列信号表明,未来5至10年,城市发展的深层逻辑正发生剧变。
在大湾区艺术节首设的艺术讲堂上,来自北京、上海等地以及粤港澳三地文艺名家大咖高朋云集,就艺术生态与城市发展等话题展开深入对话,抛出不少颇有洞见的新思考、新愿景。
文艺如何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引擎?我们从本届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的生动实践中,捕捉到以下重要信号——
赋能城市内涵gt;gt;
演艺为城市更新注入温度
艺术,能给城市街角带来巨变吗?答案是肯定的。
在大湾区艺术节的艺术讲堂上,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张惠庆分享了一个有趣的案例。上海安福路与武康路交会的“武安古镇”,是一处面积仅0.4平方公里的微型街区,却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书写着城市更新的生动样本。
“武安古镇”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20年前我来到安福路时,这里还是一条人迹罕至的小马路。如今,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为圆心,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生态圈,每天人多得像个庙会。”张惠庆介绍,这个生态圈不仅包括沉浸式话剧等原创戏剧内容,更衍生出戏剧主题Citywalk、剧本朗读会、戏剧工作坊等多元业态,使剧场从单一的演出场所升级为城市文化的创新工场和辐射源。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前排满看戏的观众。
这种以演艺为核心的城市更新模式,与享誉全球的爱丁堡艺术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创建于1947年的爱丁堡国际艺术节,以其独特的“双轨制”艺术生态闻名于世:一方面,官方艺术节通过严格邀请制汇聚全球顶级艺术资源;另一方面,民间自发形成的艺穗节为实验艺术与大众文化提供开放舞台。
爱丁堡艺术节。
每年八月,爱丁堡全城化为舞台,从正规剧院到街头广场,从古典音乐到街头杂耍,各类演出场地超过300个,演出场次超过5000场。这种高度开放、全民参与的艺术生态,不仅每年吸引450万观众,创造2.8亿欧元的经济收益,更成功将一座历史名城塑造为“世界艺术之都”,城市品牌由此打造。
爱丁堡艺术节期间,全城皆舞台。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发展要从“大拆大建”进入“更新提质”阶段,核心在于“内涵式发展”,强调城市精细治理与人民幸福感的提升。这意味着,“十五五”期间,城市发展不再是速度的较量,而是模式的转化。
在广州,类似的创新正在老城区的毛细血管中悄然发生。
位于越秀区竹丝岗二马路的竹丝岗小剧场,由广东省话剧院的旧排练场改造而成,标准的“黑匣子”空间让观众与舞台零距离接触。
广东黑匣子戏剧周在竹丝岗小剧场上演
这个藏身居民区的小剧场,自2023年重启以来已实现常态化运营,不仅孵化出多部小剧场佳作,更连续举办两届“广东黑匣子戏剧周”,成为展现实验性、创新性作品的重要平台。今年举办的第二届戏剧周,收到包括港澳地区在内的34个文艺团体投递的50余部作品,多部展演作品一票难求。
商业空间与演艺业态的融合也展现出强大活力。广州北京路天河城自2022年起,已成功引入环境式驻演音乐剧《阿波罗尼亚》《桑塔露琪亚》《辛吉路的画材店》,以及开心麻花沉浸式带餐喜剧《捞金晚宴》等5个演艺新空间项目。据天河城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演艺项目每周可为商场增加引流2000多人,有效带动零售和餐饮消费增长超过15%。
北京路天河城小剧场演出融入街区
这种“演艺+商业”的创新模式,不仅为传统商圈注入文化活力,更创造出以满足年轻人精神需求为导向的“情绪价值”消费新场景。演艺加持下,城市发展有了更加真实可感的温度。
赋能“大都市圈”gt;gt;
文化“软联通”打破城市边界
“去年舞剧《醒·狮》在香港文化中心连演五场,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台下有将近一半是头发花白的老人,他们通过优惠票价来观看演出。同样令人振奋的是,香港年轻人占比也不少,甚至还有专门从深圳、珠海赶来的观众。”广州文化发展集团副总经理、舞剧《醒·狮》总导演史前进在大湾区艺术节艺术讲堂上动情地分享道。
2024年,舞剧《醒·狮》在香港文化中心连演五场。
随着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相继通车,“一小时生活圈”正在从蓝图变为现实,“跨城追戏”已成为大湾区居民的新生活方式。
这种文化流动不仅体现在观众层面,更深刻地影响着艺术创作机制和区域文化生态。澳门乐团首席指挥廖国敏形象地比喻:“澳门的艺术家有时候像厨师,把当地最好的食材、东西方不同文化的东西放进去,烹饪出新的东西来。”澳门国际音乐节通过让葡萄牙的西洋乐队和澳门中乐团等多元文化元素融合,碰撞出“1+1>2”的作品,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澳门味道”。
今年,香港音乐剧《大壮王》在北京、上海的演出引发轰动,更是证明纯正浓郁的“港味”“粤味”不仅不是障碍,反而成为艺术作品的独特标识。
香港音乐剧《大状王》在北京、上海演出受到热捧。
从第二届大湾区艺术节由粤港澳三地乐团联袂带来的开幕演出《千里江山》,到本届大湾区艺术节星海音乐厅与香港艺术家共创的《乐动·舞界》,三地“共创、共享、共演”的演艺模式正日趋成熟。
这些生动实践正好契合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的“大都市圈”“经济带”“统一大市场”等发展概念。可以想见,未来城市竞争将是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团体赛”,复杂生态系统的城市集群,将取代单个的大城市,成为推动产业发展和参与国际博弈的最重要载体。推动“物理联通”向“生态联通”转变显得尤为重要。
放眼全球,决定了伦敦城市空间建设与维护的伦敦西区剧院群,每年吸引海外游客的数量占到西区总消费数量的30%以上,自20世纪70年代起,伦敦市政府和威斯敏斯特市便积极制定一系列政策保护戏剧建筑群、提供基金支持、促进戏剧产业和剧院的可持续发展;纽约-新泽西-康涅狄格构成的“三州地区”,即纽约都市圈,依托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文化地标,建立起近2000万人口的区域文化消费市场。这些国际经验表明,文化正成为打破行政壁垒、促进要素流动的“软粘合剂”。
伦敦西区剧院群
在香港演艺学院名誉院士茹国烈看来,大湾区内香港与深圳、澳门与珠海正在形成独特的“双子城”关系。“这种关系虽由不同政府管理,但地理相近、功能互补,在经济、民生、文化上高度融合,催生出更多联合制作与资源共享。”他说。
赋能城市活力gt;gt;
以精品内容塑造城市品牌与竞争力
地处广州东山口繁华商圈一隅的竹丝岗小剧场,在本届大湾区艺术节期间人潮如织。艺术节重点剧目沪产话剧《年龄是一种感觉》、省话原创话剧《封锁》在这里上演,演出票早早售罄。
竹丝岗小剧场儿童剧场。
这个“黑匣子”小剧场,通过引进沉浸式、强互动作品,打造周末剧场、亲子剧场,推出80元惠民票,正在成为培育市民文化消费习惯、涵养城市文化土壤的重要阵地。
与此同时,大湾区艺术节打造的“无围墙的剧院”让文艺院团深入学校、商圈、广场、公园、景区等城市公共空间,开展即兴快闪和户外表演。“白鹅潭大舞台”“二沙岛户外音乐季”等惠民文化品牌,让公众与艺术“零距离”接触。这些举措正是“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诠释,推动着“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在城市肌理中落地生根。
这种以文化民生的实践,与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密不可分。爱丁堡艺术节之所以能够全球瞩目,不仅因其规模庞大,更在于它构建的双轨机制既保障了艺术品质,又激发了创作活力,使爱丁堡成为全球艺术家的“首发平台”与城市品牌的“金字招牌”。据了解,爱丁堡艺术节每年吸引70余个国家的艺术家、数以万计的表演团队慕名前来,原创作品首演比例超过40%,这种创新活力值得借鉴。
在论及经济转型路径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曾以音乐剧《猫》为例,指出优质文化产品可以穿越周期,创造持续价值。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的伦敦西区音乐剧《猫》,一直演了40多年,被翻译成25种语言。“《猫》的全球演出场次至今已超过20000场,演出总票房超过300亿元人民币,这说明潮流一直变,但品质好、耐看耐用的文化产品,可以经久不衰。”
音乐剧《猫》开演前,演员在台下与观众互动。
对于城市而言,这关乎文化产品的“品质革命”,也关乎文化软实力的较量。
广州歌舞剧院的舞剧《醒·狮》创作历时5年,不仅请来舞狮非遗传承人,还邀请了南拳传承人对演员进行长达3年的实训;《龙·舟》以“龙的传人”逆水同舟的概念传递新时代大湾区精神;《英歌》则通过海外游子寄回侨批的故事,用“幻境”手法讲述英雄内核。这些作品以其精湛的艺术品质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不仅在国内引发热烈反响,更将开启东南亚巡演,将“湾区故事”推向世界。
“十五五”期间,城市发展逻辑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从“速度”转向“深度”,从“规模”转向“质量”,从“单打独斗”转向“协同发展”。在这一历史性转型中,文艺不再只是城市发展的点缀,而是成为城市更新的“温度计”、都市圈协同的“粘合剂”、国际文化对话的“话语权”。
二沙岛户外音乐季
随着大湾区艺术节影响力的持续释放,一个以文艺赋能城市发展、以文化反哺经济建设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这里不仅可以成为举世瞩目的经济高地,更可以是每一个人可感、可亲、可沉浸的文化沃土,是真正宜居、宜业、宜游的世界级一流湾区。
采写:李培 王涵琦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文章内容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感谢IT之家网友逆雨刺猬的线索投递!,苹果今日向Mac电脑用户推...
感谢IT之家网友肖战割割的线索投递!,苹果今天发布新闻稿,表示在...
,根据国外科技媒体Wired报道,来自Eclypsium的网络安...
,铠侠近日发布了最新一代UFS4.0闪存芯片,共有256GB、5...
,佳明推出新款Epix2Pro系列智能手表,新款手表有42mm、...
三星EVOPlus系列存储卡,读取速度130MB/s,提供10年...